偶然看到蜂业协会发出的围绕“拯救蜜蜂公益大行动”征文大活动,也有好些时日了。当时心里还是颇有几分感触的,但一时之间,觉得这个命题又过于博大了,为“拯救”而言,是断然无能为力的。近段时间又忙于蜜蜂春繁,每日里不停地检查蜂群、喂糖、喂水、加脾........所以一直无从下笔。
今天是一个煦暖的春日,上午在蜂场里检查蜂群,看每箱蜂回巢都带着花粉,它们默默无闻,却又有条不紊,在那个大家庭里各司其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又快开放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一个养蜂人来说,在花期里能见到这样的好天气,心情无疑是最舒畅的了。我在阳光下看那些小蜜蜂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万花锦簇中,你可能觉得他们的身影太过于渺小,然而那些小精灵们没有怨言,一样默默无闻地走着自己的路,从一朵花到另一朵,然后是下一朵。我的思绪在阳光下随它们起飞,到达漫无边际的空间......
在大多人心目中,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它与新鲜的空气、与营养丰富的蜂产品直接相连,位居“十大长寿职业”之首。而在我心中,养蜂这条路所包含的远远不止这些。养蜂是条路,是路都要选择。选择它需要足够的勇气,一旦选择了它,就等于选择了风餐露宿、孤独寂寞为伴,它可能给你无数次放弃的理由,而唯一能在这条路上给你前进的勇气和动力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蜜蜂,它们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生命去感化你,唤醒你生命中的爱,让你去爱你生命中的一切事物,和那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息息相通!让你与那些灯红酒绿的城市作别,与所有的成功与名声作别,然后掉头,走向那灯火阑珊处........
那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父母亲双双从一个国有企业下岗回家,家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母亲每日里用肩挑着一担小货物步行到几公里外的一个小集市摆地摊赚点零花钱,而我们兄妹还在读书。迫于生计,父亲选择了养蜂这条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那些年养蜂这条路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平坦。最初的蜂具都要靠手工制作。
为了节约成本,父亲把家里的几颗泡桐树砍掉,然后买来一套木工工具,一个个手工制作蜂箱。现在留在脑海中的最初印象,就是父亲每日里在院子里热火朝天地干着:锯木板、刨平、钉钉子、刷油漆.........父亲本不会做木工,但养蜂之后,基础的木工制作也都渐渐熟练了。现在想来那些年里,每一个养蜂人的蜂具制作都是靠手工完成吧!这一点,养蜂人都是深有感触的。
任何一条路子,只要你选择了它,就只有勇于面对它,要不然就只有放弃。养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它要你照顾到许多方面:越冬、春繁、加脾、防病治病、追花夺蜜.........每日辛勤的劳作外,也并不见得年年获得丰收。最初的几年里,因为技术不过关,我家的蜂也常遭遇这样那样的病虫害,而一个养蜂人要发展规模,还要不停地投入人力、饲喂饲料。
最关键的是,最初那些年里,在我印象中,蜂蜜的市场价格只有两三元每斤。所以,养蜂带来的收益又往往是入不敷出的。长时间的从事一项没有收益的行业,现在想来那些年父亲又是靠着多大的毅力面对周边的压力啊!他没有放弃一直走到了今天。
站在阳光里,看着箱门前蜜蜂的翩翩起舞,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那些搬运蜂箱去“转地”放蜂的傍晚。赶完一个地方的花期,养蜂人都要把蜂箱转运到开花的外地,去“追花夺蜜”而“转场”通常只能在晚上。雇佣的车已经到了,父亲和几位蜂友傍晚就开始熏烟,往巣箱里驱赶蜜蜂,然后用肩挑起一百多斤重的一担担蜂箱,装到卡车上。一个蜂场少的有几十箱蜂,多的有一百多箱,每一箱蜜蜂都靠人力装到车上,然后走夜路,到达一个新的放蜂场。等到天亮,蜜蜂就开始出门认巢了。
有时候一夜不睡觉,到天亮都累得筋疲力尽。而如果路途太远,一晚上走不到地方,白天就要开好箱门,给蜜蜂通风喂水。还记得那年夏天,父亲和一位养蜂叔叔一块去外省养蜂,虽然走的是高速公路,但因为天太热路程又远,路上通风没做好,在高速公路一个服务站休息时,它们发现蜜蜂被闷死了一大半!看着眼前一箱箱倒掉的死蜂,那种欲哭无泪的辛酸恐怕也只有养蜂人才能体会吧!
我过去现在都爱那些勤劳朴实的“蜂友们”!在他们中间从来没有过争斗,有的只是互相帮助。他们往往是些不善表达的人,然而在装卸蜂车时,在花期取蜜时,他们都会站出来帮助你,就像做自己的事情一样专心。有时在一个大山里放蜂,几个蜂友的帐篷相隔都不太远,除了工作上相互帮助,他们生活上也互相照顾。
大家在山上捡来一堆干柴,把各自带来的米、面条、馒头都拿到一块,在一起做饭吃。大家不分你我,没有看见过哪个人因为这个不高兴,有的只是脸上挂着的憨厚的笑容。这些年条件好了,大家一般都带着各自的液化气灶在帐篷里烧水做饭,可我还看到许多蜂友在一起吃饭、干活,就像一家人一样。
那年夏天,父亲进山去赶一个荆条花期。在家时蜂群都培养的很强壮,荆花也开始流蜜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进山后,天不作美,开始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一连下了二十多天,荆花流蜜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外界无蜜源,时间长了还要再喂糖。这种情况是养蜂路上大家都司空见惯的情形。有时候,一个花期眼看着到来了,却可能因为一场大风、一场大雨而一夜零落,成为一个泡影..........
父亲和他的蜂友每日里坐在山间的帐篷里,透过雨帘,看着那满山的花朵在雨中凋零。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慰藉,有的只是惆怅与无奈。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这也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没有时间去搏得别人的同情,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别人的痛苦,我们有的只能是打起精神,去迎接新的拼搏与挑战。只要你肯迈步,路就在自己脚下。
父亲从前院走过来了,我的思绪又从那些遥远的片段中回到了眼前。已过古稀之年的父亲背有点驼,偶尔带着一两声响亮的咳嗽。他每日里坚持到蜂场里看看那些蜜蜂。父亲从那条蜂路上走了过来,千千万万个养蜂人也这样走了过来。他们的路子虽不尽相同,但从那个纯手工操作的年代走到今天,经历的辛酸与痛苦却也大同小异吧!
若说“拯救蜜蜂”,应该把这美好的称誉留给他们这一代养蜂人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中国的养蜂业,用自己不遗余力的爱成就了几十年来无数的农作物授粉。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没有蜜蜂,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时间会只剩下四年。”而如果没有他们这一代辛勤的养蜂人,在中国养蜂业步履维艰的手工操作时代里,在无数个风雨飘摇的寂寞黄昏中,依然恪守着心中那份信仰,中国的养蜂业路子又怎么会走到今天?我的文字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行业,也算是我的一点初衷了吧。
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养蜂业也正从那个纯手工操作的年代里向着现代化的明天进发。现在的各种蜂具、蜂箱都是机械化制作,中国的蜂产品质量也进一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蜂业。尽管中国的养蜂业人口步入老龄化,但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上一代手中接过任重道远的担子,实现了“家族式养蜂的更替”。
透过那片金黄的油菜花,我仿佛看到,中国研制出的先进的养蜂车,正为了农作物授粉一辆辆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新一代的养蜂人不用再辛苦的装卸蜂箱、手工摇蜜,不用再守在孤独的帐篷里,而是在赶完一个花期后,马不停蹄地开起养蜂车,奔驰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高速公路上,向着另一片散发着清香的鲜花迈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